作者:金宝贝 时间:2015-11-23
近日小编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,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,河南太康县几次被省政府约谈,并被罚2000万元。?秸秆禁烧的治本之策在哪?一线干部怎么做怎么想?基层治理方式该如何转变?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。
10月的一个深夜,河南太康县毛庄镇,主干道旁喇叭声响:“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,禁烧秸秆……”
地边,简易帐篷上挂着横幅——“黄郭村禁烧秸秆指挥部”。两名老党员坐在板车内,围着棉被守夜。村委委员师修庭调低扩音器:“身后700亩地,24小时巡逻,防止点火。”
“‘禁烧战役’持续1个月,到了最关键的时刻。再坚持几天,麦种播下,干部才能松口气。”毛庄镇党委书记程卫东说。
因禁烧工作不力,太康县几次被省政府约谈,并被罚2000万元,6个乡镇被通报批评,2名乡镇党政正职被免职,66名党员干部被追究责任。
对于这则新闻,小编记得,在农村老家,临近收割播种季节,政府部门,各村基层干部,对于禁止焚烧秸秆,很早就展开了部署,干部管理到人头,落实责任蹲地头,“全县干部舍小家、顾大家,坚守一线,付出了艰苦努力,对于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也是逐年加大,那么为什么焚烧秸秆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呢?
看来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:“秸秆没用了”,农民认为烧了更划算。
“群众认识不到位,认为烧秸秆方便种麦,能杀虫卵,烧了更合算。”商岗村农民赵祚明说,他和老伴种了8亩玉米。按亩产秸秆3000多斤计算,产秸秆24000多斤。如果请人用小型四轮车清运,3天运完,每天100元,共需300元。而点上一把火,能省下这笔钱。
“最根本的,还是秸秆没用了。小时候拿着篮子,收集玉米根,晒干了烧锅,现在农民用电、天然气做饭;秸秆以前能沤粪作肥,现在种地改用化肥;农村牛羊减少,秸秆不再是饲料。
治理思路求变
转变领导方式、改变生产方式才能“治本”
怎么才能找到禁烧的根本办法?“关键是转变干部的领导方式、农民的生产方式,否则事倍功半。
实现突破,首先应分析焚烧秸秆的动机,因人施策。据分析,焚烧秸秆者有“四种人”:一是农民,为了种地方便;二是犁地的农机户,为提高工作效率,多挣钱;三是拾玉米棒的人,为捡拾方便,焚烧秸秆;四是与干部有矛盾的人,故意焚烧。这四种人要区别对待。对第一种人,为其寻找秸秆出路;对第二种人,用市场手段加以控制;对第三种人,宣传教育的同时,加大打击力度;对第四种人,做好沟通交流,改善干群关系。
那出路在哪里呢?,大型收割机粉碎秸秆,可深耕还田,不仅减少秸秆焚烧,还能改善土质,有利粮食生产。而目前,大型机具使用受到两个限制,一是土地流转规模小,分散种植,使用率低;二是比小型机具使用费高,农民不愿意选择。为此,应推进土地流转,发展家庭农场、合作社,同时建议国家设立大型机具购置补贴。
“秸秆变‘废’为宝,是另一个发展方向。比如,引导农户、合作社发展牛羊养殖业,多用秸秆饲料。多用秸秆堆肥添加微生物肥料发酵剂发酵变成很好的有机肥,改良长期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地盐碱化。或者添加金宝贝饲料发酵剂制作青贮、黄贮饲料,成本的,营养又丰富,是广大养殖户的首选。那么秸秆还有这么多的好处,为何还要焚烧呢?即污染环境,又会被遭到罚款。小火一点,却会遭到更加几百倍的处罚,何必呢?
秸秆变废为宝,即让您省钱,秸秆有去处,又避免焚烧被处罚。这才是禁烧的最根本的办法。如果群众都能意识到这样的好处,那么基层干部也就不用去蹲地头。这何乐而不为呢?